【中醫戒口】傷風感冒要戒雞腳痛忌食糯米? 中醫剖析戒口食補養生迷思
發布時間: 2022/09/29 12:44
每當傷風咳看醫生,西醫總說沒有戒口這回事,中醫卻認為生冷煎炸要戒掉,完全相反的指引確實令人疑惑。以下由註冊中醫師陳翠萍解說,從中醫角度理解戒口之說。
飲食的最根本作用是維生,在中醫角度則可透過飲食來養生,即「食養」和「食補」,達致營養身體,以保持或增進健康。正如漢代《金匱要略.禽獸魚蟲禁忌並治第二十四》提及的「所食之味,有與病相宜,有與身為害,若得宜則補體,害則成疾。」合適的飲食可治病養生,便是食養或食療;不適合的飲食就要避免,就是常聽到的「戒口」。如脾胃虛寒、腹瀉患者不宜食用生冷食物;脾濕或痰濕患者要避免煎炸等油膩食物;哮喘及皮膚等病患者要遠離蕎麥、豆芽、鵝肉等發物。
感冒傷風要戒雞
陳翠萍醫師指身體機能失去平衡,或是罹患疾病的原因,無一不是陰陽失調之故,而對飲食的宜忌,也可從陰陽平衡方面作為出發點。最常聽人提及是感冒傷風不能食雞,陳醫師指感冒傷風屬於外邪引起,而雞屬溫補之品,如果外邪未清,感冒未痊癒時進補,便會「留邪」在內,難以完全康復。
有不少癌症患者對飲食都有各種迷思,有些甚至會極端戒口,陳醫師強調癌症病人的食譜要比常人闊一點,著重優質飲食,多吃有益的食物。腫瘤病人可以根據體質、所屬病證的不同階段而配搭不同食療。
中醫向來強調辨證施食和戒口,即使重症如癌症患者亦毋須戒掉食雞。雞味甘,性溫,歸脾胃二經,雞肉可補五臟六腑,養血益氣。間中食用雞肉甚至有利健康,但在煮食時先把雞皮和脂肪除掉,亦可挑選無激素的母雞,食用時更加安心。
女性養生要戒生冷
女生從小被告誡要戒食生冷食物,甚至凍飲也要盡量避免,全因女性先天身體結構的關係。陳醫師指女性的一生與血有著不解之緣,月經及懷孕時期更需要一個暖暖的身體和子宮,保持血氣充足,然而長期喝凍飲、食生冷會容易削弱消化能力和損害脾胃,加重體內濕氣,影響五臟六腑的陽氣和氣血運行。陽氣及血氣不足容易引起月經失調和痛經等症狀,所以女性戒生冷對養生有很大裨益。
腳痛不能食糯米
隨著年長,身體機能漸退化,難免出現腳痛膝痛,老一輩總告誡不能食糯米,免得加重痛楚。陳醫師提醒在戒口前先要分清腳痛是否由筋骨受傷所致,患處會出現局部紅腫瘀痛和發熱,這時候需要疏利血脈、舒筋消腫。皆因糯米味甘性溫,日常適當食用有溫補的作用,但在腳痛即熱證時食溫補的糯米,猶如火上添油,只會適得其反,難以消腫。
補品亂食危及健康
華人喜歡以食療進補,特別是矜貴的參茸海味,陳醫師強調每種食材都有其獨特功效,進補要視乎各人身體所需而服用,補品用得對時就是補藥,錯食了就是毒藥,小心不合適或過量進補而影響健康。
曾有一位小學生家長覺得孩子長不高、臉色又不好,便常以燕窩鮑魚來為小孩進補,效果卻不似預期。陳醫師指在中醫理論裏,孩子脾胃仍未成熟,每天給予大量難以消化的參茸海味,只會把脾胃滯壞,不能吸收,建議家長暫停所有進補,改為健脾清淡、有營養的飲食,孩子的身體狀況才慢慢改善。
陳醫師指在進補時,先要熟知自身體質和身體狀況,才能確切得到「食補」之功效。常見的人參、鹿茸等,前者可補五臟安神,補氣生津;後者則有益血助陽,生精補髓,最適合陽虛怕冷的人士適當服用,但兩者對高血壓患者卻是禁忌。皆因高血壓患者多有陰虛陽亢之徵,不宜食用這些養陽的補品,反而應多食蔬菜、水果等清淡食物。
對比之下,補腎益精、養血潤燥、含有豐富蛋白質的海參較為平易近人,一般人都適合食用,特別是經常腰痠乏力、形體消瘦之人士。不過腎功能特別差的人士要小心,因為蛋白質的代謝產物是經腎臟排出於體外,過多的蛋白質會對腎帶來更大的負擔。
陳醫師認為不用太過緊張戒口,平日只要飲食清淡,分量適中,「食錯嘢」的機會很微。中醫更著重「調情志、適寒溫、善作息」,保持情緒舒暢、生活作息和飲食規律,加上適當運動,持之以恒,才是保持健康的關鍵。
記者:劉妙賢